01 “主播太多,觀眾不夠用了”
電商直播正成為這個時代的“空氣”。
在羅永浩、董明珠等企業家點燃電商直播這把火后,為公司焦慮的CEO們紛紛涌進直播間。
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說,“我下個月開始直播帶貨,我帶的貨肯定是我看好的東西,不能摻假……”
近期商務部宣布從4月28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“雙品購物節”,將有超過一百家的平臺及企業參與線上帶貨……

直播,這個在大眾眼中一直定位在“美女、娛樂、秀場、獵奇”的小眾文化,突然之間,在人人宅家的疫情期間,煥發了全新的活力。
如果說2019年是直播電商元年,那么2020年,注定是企業家擁抱直播的元年,或許也會是“直播互聯網”的元年。
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(CNNIC)發布《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》顯示,截至2020年3月,電商直播用戶規模達2.65億,占網購用戶的37.2%。
無數KOL、機構、明星、官員甚至企業家都涌入帶貨直播間,幕后是疫情這只黑天鵝促使企業危則思變,調整戰略,將直播作為自救的方式或突破的新窗口。
只是暫時太擁擠,有網友驚呼:主播太多,觀眾不夠用了。
02 做好直播帶貨絕非易事
直播在這個時間點爆發,有著兩個背景。
首先在技術條件上,伴隨著4G網絡的發展,視頻技術已經成熟,且不久之后5G將提供更多想象空間。用戶流量成本逐漸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,為全民
直播帶貨提供了基本保障。
艾媒咨詢報告顯示,約有25%直播電商用戶每天都會觀看
直播帶貨,約有46%的用戶則每周都會觀看
電商直播。
另一方面,2020年開年的新冠肺炎疫情,加速了線下業務轉型線上的趨勢。
“疫情之下,各大線下市場、檔口營業時間縮短、嚴格限流,被迫放緩的市場通過直播在線上找到了新的流量增量?!敝辈ル娚谭諜C構構美創始人南亞此前表示。
值得關注的是,直播賣貨雖然符合商業發展的趨勢,但并不意味著它已經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,它可能只是一個過渡期的現象。
此時的紅火,并不意味著它就是一個豬都能飛的風口,仍有各種問題存在。
1. 供應鏈跟不上容易“翻車” 總的來說,網紅雖然身帶流量,能夠打造品牌,卻無法形成產品。
直播電商給各個行業帶來了深層次的變化,但永遠代替不了供應鏈,也掩飾不了某些企業后方空虛的實質。
盡管羅永浩的首次直播創造了抖音平臺的最高帶貨記錄,但是從訂單轉化率來看,這樣的成績并不值得驕傲:全場累計4875.4萬人的觀看量,只有84萬的訂單量,轉化率僅為1.72%。
界面新聞的記者曾接到一名郭女士的爆料,其稱在羅永浩直播間購買的小龍蝦產品存在質量問題。
據她介紹,在收到貨品后發現,三盒小龍蝦中的兩盒分別有漏氣和脹氣的現象。同時,按壓有問題的兩盒小龍蝦表面的塑封膜,其中一盒可以明顯感受到跑氣。
更令郭女士感到詫異的是,盡管沒有超出18個月的保質期,但三盒小龍蝦的生產日期均為2019年6月。在抖音平臺上,也有其他消費者對小龍蝦的生產日期表達了不滿。

假設品牌方不是故意的,不是缺失誠信,那么一定是供應鏈、物流服務出現了漏洞。
這啟發了我們,即使是現象級網紅主播帶貨,如果合作的品牌方供應鏈能力弱,也會牽連主播后院失火。
2. 消費新場景帶來法律新問題 直播帶貨成了電商新風口,但是,快速發展之下,“直播帶貨”中也滋生不少法律問題。
產品質量、售后問題,主播虛假宣傳問題,平臺數據造假問題等,不僅影響了公眾的消費體驗,也損害了商戶的利益,諸多“直播帶貨”造成的“兩頭坑”事件頻頻引發輿論爭議。
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蒙慧欣指出,直播帶貨屬于廣告行為,若直播者的商品宣傳為虛假廣告,造成消費者損害的,需要承擔連帶責任。
蒙慧欣說:“由于商品質量不過關,部分直播平臺付款時大多通過微信等便捷的方式私下交易,還有部分直播商家一出售偽劣商品就下架。一旦產生消費糾紛,后期的退換貨無法保障,消費者易陷入維權難的困境?!?br />
針對這一現象,今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聯合11個部門發布文件,整治直播亂象,對直播平臺加強監管,更加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
3. 信任度能否經得起考驗 誠信度至關重要。誠信,是最高級的人品。
越來越多的消費行為變得隨意,甚至是無意識的——都不需要想清楚我為什么要買,我就買了。
這就給了主播們絕佳的機會:只要你能博得觀眾的信任,你就有可能把一個完全新生的品牌賣到脫銷。
網易新聞發表文章稱,某網紅在一次直播時,最后忘關手機,網友根據工作人員的手機截圖,看到了刷單的工作安排... ...

雖然事后網紅澄清是有人惡意中傷,但是觀眾似乎不太買賬,紛紛發帖吐槽。
人無信不立,商無信不興。要讓消費者在從未使用過產品的情況下,花錢將自己的需求托付給特定產品,必然要依賴主播過往擁有的信譽,來贏得消費者的信賴。
賣家與買家能否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度,是帶貨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步驟。
03 直播,如何成功出圈?
直播火了,所有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。上到藝人,下到平民百姓,都想要從中獲利。
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出圈?
很多人似乎有個錯覺:直播誰不會?對著手機攝像頭說話不就完事兒了?
仔細琢磨,一個優秀的主播需要有以下幾個要素:
1. 勤奮過人
吃直播這碗飯,拼的就是勤奮努力。一天24個小時,恨不得十個小時盯直播,十個小時盯后臺數據,吃飯睡覺都濃縮到4個小時里。
大家都羨慕表面的現象——賺錢又多又快,往往忽略背后擁有的勤奮的本質。
比如說李佳琦,頂級帶貨博主,淘寶直播粉絲700萬,抖音粉絲3300萬,曾經用3分鐘賣出價值600萬元的精華露,用15分鐘賣掉1.5萬只口紅,堪稱行走的賺錢機器……大家聽到的都是這類故事。
但背后的故事是,他默默無聞地直播了3年,直到2019年火爆全網。這3年里,他每場直播最少6個小時,2017年的直播次數達到歷年之最——一年365天,他開了389場直播。
“以為錢很好賺”是年輕人最大的錯覺,其實我們看到的那些看起來“賺快錢”的背后,都有一個厚積薄發、勤奮過人的故事。
2. 顏值能打
有人調侃說:“這些自媒體朋友當年不就是因為長得丑才去碼字的嗎?怎么紛紛都去直播了?說好的初心呢,咋都忘記了?”
這是看臉的時代不假,但是也不一定非要長得像好萊塢明星才能做直播。
直播間更需要有“觀眾緣”的顏值,只要大家覺得舒服,帶貨就成功了一半兒。
3.專業過硬
古人說:聞道有先后,術業有專攻。
李佳琦對美妝的了解、孫來春對自家品牌林清軒的了解、梁建章對旅游服務的了解,讓觀眾覺得“他們是行家,聽他們的準沒錯?!?br />
這就是專業度的體現。大家一提到某種事物,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某一位主播,這才是成功地“出圈”。
直播的是人,看直播的也是人,直播在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。
04 大勢所趨,還是曇花一現?
晚一步跟不上,早兩步可能是死。
對于
電商直播的未來,雕爺評論道:
“直播帶貨的基礎設施還在完善成熟中,肯定不需要十年八年那么久,但對大部分品牌而言,也絕不是今年下半年那么早。
淘寶和快手的直播帶貨相對成熟,抖音和愛逛都擁有能大成的基因。未來的直播帶貨,將是今天的100倍大,卻絕不僅僅是今天的簡單模樣!
今天,對直播從業者是黃金時期,去演化和探索,搏一個大未來。但今天對品牌而言,卻很可能成為前者的“肥料”,把彈藥打光,見不到明天的太陽。
所以,真別抱僥幸心理了,寄希望于砸錢砸精力搞直播,盼著當救命稻草迅速翻身,對于90% 的企業來說,只能死得更快。
練內功才是明年還活著的唯一出路。
發表評論 取消回復